苦蕎(Fagopyrum tataricum)是一種蓼科 (Polygonaceae)蕎麥屬(Fagopyrum Mill.)一年生草本植物??嗍w是一種可為人類提供優質營養,具有較好食用價值及保健功能的特色雜糧,具有很多其他農作物無法比擬的優點。
電子感官評價系統主要包括電子眼、電子舌和電子鼻,能夠實現對樣本色澤、滋味和氣味的評定。人工感官評價是指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通過眼、耳、鼻、舌、口對產品看、聽、聞、 嘗和觸摸,評價食品風味品質的一種方法。感官評價技術已由單一手段發展到人工感官評價與儀器分析相結合。但目前綜合利用電子眼、電子舌和電子鼻對苦蕎米感官品質評價的研究不多。本研究采用電子感官評價系統結合人工感官評價,系統比較了11種比例苦蕎米飯色澤、滋味和氣味的差異,為苦蕎米飯食用及品質評價提供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 1.2電子眼檢測
將樣本置于白板同一位置進行拍攝,每個樣品重復測定6次。對采集的圖像提取圖像中心圈的特征信息,記錄占比大于1%的色號作為分析數據。
1.3電子舌檢測
米飯與水按照1:15的比例混勻,浸泡10 min,取80 mL待測液放于電子舌專用杯中檢測。電子舌傳感器名稱及其性能描述見表2。 1.4電子鼻檢測
準確稱取5 g試樣,放入頂空瓶內,40℃恒溫金屬浴加熱10 min。捕集阱初始溫度40 ℃,捕集阱最終溫度250℃,捕集阱分流速率10 mL/min,捕集持續時間50 s,進樣口溫度200℃,進樣口壓力10 kPa;進樣量5000 μL,注射速度125 μL/s,數據采集周期(0.01 s)采集時間110s;每個樣品重復測定5次。
1.5人工感官評價
邀請10位具有感官品評經驗的人員,對苦蕎米飯進行感官評價,評分細則見表3。 2 結果與討論
2.1苦蕎米飯的顏色差異
通過電子眼檢測,占比在1%以上的特征色號有22個。其中,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加,占比在增大的特征色號有13個,如:1619、1875、1876、1891、1892、1893、2147、2148、2163、2164、2165、2421、2437;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加占比在減少的特征色號有9個,如:2709、2982、2983、2984、3000、3255、3256、3257、3273。為驗證電子眼采集圖像的穩定性,以確保實驗數據的可靠性,計算樣本的相對標準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結果如表4所示。樣本特征色號RSD值均小于5%,表明電子眼采集的苦蕎米飯色澤數據具有良好的重現性,可滿足后續分析。 2.2不同比例苦蕎米飯的滋味分析
對所有樣品電子舌傳感器的響應值繪制雷達圖(圖1),其中SCS苦味傳感器、CPS基本味傳感器的響應值最高,其次是ANS甜味傳感器、CTS咸味傳感器、PKS基本味傳感器的響應值較高。
通過味覺分析比較發現不同比例苦蕎米飯的滋味呈現一定的規律性,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大,各傳感器的響應值也隨之增大。上述結果表明,不同比例的苦蕎米飯滋味會因苦蕎米添加量的不同而逐漸變化。這一結果表明,不同比例的苦蕎米飯滋味會因苦蕎米添加量的不同而逐漸變化。 2.3不同比例苦蕎米飯的氣味分析
經電子鼻測定的線性判別分析如圖2所示。由圖可知,LD1的貢獻率為52.2%,LD2的貢獻率為31.9%,其累計貢獻率為84.1%,能夠反映樣品中的大部分氣味信息。1、2、11號樣本與其余樣本距離較遠,表明了1、2、11號樣本與其余樣本之間的差異較大。6~10號樣本距離較近,存在部分重疊現象,說明這幾組樣本氣味相似,并且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大,樣本呈現出從左向右依次移動的趨勢。1、2號樣本米飯的香味較重、苦蕎的香味較淡,苦蕎香味從3號樣本開始逐漸明顯,11號樣本苦蕎味過重。 2.4不同比例苦蕎米飯的人工感官評價分析
由圖3可知,樣品的各感官指標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各指標的得分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中3號樣品的得分最高,表明3號樣品的滋味口感程度最易被評價員接受。添加一定的苦蕎米可以改善米飯的滋味口感,苦蕎米的添加量過大則會降低米飯的滋味口感。在香氣方面,苦蕎米添加量越大,苦蕎味愈發濃郁,米飯的香味逐漸降低。
結合電子鼻測定結果可知,隨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大,14種揮發性化合物的含量隨之增大,16種化合物的含量隨之減少。1、2號樣品苦蕎香味較淡,3號樣品苦蕎香味明顯,人工感官評價結果與之具有一致性。對于外觀結構而言,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大,米飯顏色變得越來越暗沉,這與電子眼測定結果一致。適口性、冷飯質地的得分變化趨勢與質構指標的變化趨勢一致,3號樣品得分顯著高于其他樣品得分,添加適量的苦蕎米可以改善米飯的質地、口感,但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大,米飯的彈性降低、質地變差。在滋味方面,苦蕎米添加量越高,苦味越重,滋味得分越低,越不易被評價員所接受。4號樣品開始出現苦味較重的現象,且4號樣品和3號樣品差異明顯,這與電子舌測定結果具有一致性。 3 結論
人工感官評價結果與智能感官評價結果一致,且3號樣品的得分顯著高于其他樣品,表明3號樣品更易被評價員所接受。智能感官評價技術與人工感官評價有機結合,可以更有效地評價苦蕎米飯的感官品質。
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
參考文獻:胡紫倩,王嘉,譚欣,等.基于智能感官評價技術的苦蕎米飯差異分析[J].食品科技,2024,49(07):163-170.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此公眾號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愿我平臺發布,請聯系處理。
電子感官評價系統主要包括電子眼、電子舌和電子鼻,能夠實現對樣本色澤、滋味和氣味的評定。人工感官評價是指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通過眼、耳、鼻、舌、口對產品看、聽、聞、 嘗和觸摸,評價食品風味品質的一種方法。感官評價技術已由單一手段發展到人工感官評價與儀器分析相結合。但目前綜合利用電子眼、電子舌和電子鼻對苦蕎米感官品質評價的研究不多。本研究采用電子感官評價系統結合人工感官評價,系統比較了11種比例苦蕎米飯色澤、滋味和氣味的差異,為苦蕎米飯食用及品質評價提供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 1.2電子眼檢測
將樣本置于白板同一位置進行拍攝,每個樣品重復測定6次。對采集的圖像提取圖像中心圈的特征信息,記錄占比大于1%的色號作為分析數據。
1.3電子舌檢測
米飯與水按照1:15的比例混勻,浸泡10 min,取80 mL待測液放于電子舌專用杯中檢測。電子舌傳感器名稱及其性能描述見表2。 1.4電子鼻檢測
準確稱取5 g試樣,放入頂空瓶內,40℃恒溫金屬浴加熱10 min。捕集阱初始溫度40 ℃,捕集阱最終溫度250℃,捕集阱分流速率10 mL/min,捕集持續時間50 s,進樣口溫度200℃,進樣口壓力10 kPa;進樣量5000 μL,注射速度125 μL/s,數據采集周期(0.01 s)采集時間110s;每個樣品重復測定5次。
1.5人工感官評價
邀請10位具有感官品評經驗的人員,對苦蕎米飯進行感官評價,評分細則見表3。 2 結果與討論
2.1苦蕎米飯的顏色差異
通過電子眼檢測,占比在1%以上的特征色號有22個。其中,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加,占比在增大的特征色號有13個,如:1619、1875、1876、1891、1892、1893、2147、2148、2163、2164、2165、2421、2437;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加占比在減少的特征色號有9個,如:2709、2982、2983、2984、3000、3255、3256、3257、3273。為驗證電子眼采集圖像的穩定性,以確保實驗數據的可靠性,計算樣本的相對標準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結果如表4所示。樣本特征色號RSD值均小于5%,表明電子眼采集的苦蕎米飯色澤數據具有良好的重現性,可滿足后續分析。 2.2不同比例苦蕎米飯的滋味分析
對所有樣品電子舌傳感器的響應值繪制雷達圖(圖1),其中SCS苦味傳感器、CPS基本味傳感器的響應值最高,其次是ANS甜味傳感器、CTS咸味傳感器、PKS基本味傳感器的響應值較高。
通過味覺分析比較發現不同比例苦蕎米飯的滋味呈現一定的規律性,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大,各傳感器的響應值也隨之增大。上述結果表明,不同比例的苦蕎米飯滋味會因苦蕎米添加量的不同而逐漸變化。這一結果表明,不同比例的苦蕎米飯滋味會因苦蕎米添加量的不同而逐漸變化。 2.3不同比例苦蕎米飯的氣味分析
經電子鼻測定的線性判別分析如圖2所示。由圖可知,LD1的貢獻率為52.2%,LD2的貢獻率為31.9%,其累計貢獻率為84.1%,能夠反映樣品中的大部分氣味信息。1、2、11號樣本與其余樣本距離較遠,表明了1、2、11號樣本與其余樣本之間的差異較大。6~10號樣本距離較近,存在部分重疊現象,說明這幾組樣本氣味相似,并且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大,樣本呈現出從左向右依次移動的趨勢。1、2號樣本米飯的香味較重、苦蕎的香味較淡,苦蕎香味從3號樣本開始逐漸明顯,11號樣本苦蕎味過重。 2.4不同比例苦蕎米飯的人工感官評價分析
由圖3可知,樣品的各感官指標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各指標的得分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中3號樣品的得分最高,表明3號樣品的滋味口感程度最易被評價員接受。添加一定的苦蕎米可以改善米飯的滋味口感,苦蕎米的添加量過大則會降低米飯的滋味口感。在香氣方面,苦蕎米添加量越大,苦蕎味愈發濃郁,米飯的香味逐漸降低。
結合電子鼻測定結果可知,隨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大,14種揮發性化合物的含量隨之增大,16種化合物的含量隨之減少。1、2號樣品苦蕎香味較淡,3號樣品苦蕎香味明顯,人工感官評價結果與之具有一致性。對于外觀結構而言,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大,米飯顏色變得越來越暗沉,這與電子眼測定結果一致。適口性、冷飯質地的得分變化趨勢與質構指標的變化趨勢一致,3號樣品得分顯著高于其他樣品得分,添加適量的苦蕎米可以改善米飯的質地、口感,但隨著苦蕎米添加量的增大,米飯的彈性降低、質地變差。在滋味方面,苦蕎米添加量越高,苦味越重,滋味得分越低,越不易被評價員所接受。4號樣品開始出現苦味較重的現象,且4號樣品和3號樣品差異明顯,這與電子舌測定結果具有一致性。 3 結論
人工感官評價結果與智能感官評價結果一致,且3號樣品的得分顯著高于其他樣品,表明3號樣品更易被評價員所接受。智能感官評價技術與人工感官評價有機結合,可以更有效地評價苦蕎米飯的感官品質。
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
參考文獻:胡紫倩,王嘉,譚欣,等.基于智能感官評價技術的苦蕎米飯差異分析[J].食品科技,2024,49(07):163-170.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此公眾號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愿我平臺發布,請聯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