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中藥材在預防和治療疾病等方面越來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場上的商品尚沒有統一的規格質量等級劃分標準,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參差不齊。事實上,中藥材規格等級質量標準的劃分歷史悠久,等級是中藥飲片質量的標志,等級標準的形成是在飲片進行應用及售賣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歷史過程。歷代本草均有對藥材品質優劣相關的評價,如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按功 效不同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南北朝時期的《本草經集注》記載的30多種中藥材有90多種規格;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根據藥材的產地及藥性強弱對其進行了等級劃分;新中國成立后,相繼頒布了《36 種藥材商品規格標準》 《54 種藥材商規格 標準》《七十六種藥材商品規格標準》,對目前藥材的等級進行了更細致的分類。隨著中藥材及飲片市場需求的變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版本的不斷更新,飲片規格等級標準需要不斷修訂與完善, 使其符合市場及臨床應用的需求。
目前,現有的分類方法多以經驗為主,缺乏一定的理論方法和數據支撐,而中藥材有效成分的復雜性和含量的差異性,也不能單以一個或幾個成分為依據去評定其質量。中藥質量控制與評價是中藥現代化研究中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質量是中藥品質評價、防治疾病、中藥新藥開發的前提和基礎,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臨床療效,因此必須加強中藥材及其飲片的等級質量標準研究。
1 中藥規格等級標準的現狀
中藥材及飲片尚未形成統一的規格等級質量標準。中藥的等級是藥材內在品質的外在體現。飲片“等級”劃分一般以長度、直徑、厚度、規定重量中的個數、色澤、純凈度等形態和質地作為依據,現代研究中多結合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含量進行評定。目前中藥材及其飲片大多存在來源廣泛或不明的問題,不僅取決于中藥材受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同時異地引種也導致中藥材及飲片存在較大的產地差異;中藥材及飲片本身基原的多樣性、不同的藥用部位擴大了商品的范圍;此外還存在采收差異、凈化炮制加工以及儲存和運輸等過程中的人為因素 等多方面影響導致出現質控難題,也勢必會產生中藥材及飲片優劣等級的劃分。
中藥材及飲片多依據古典文獻及歷代眾醫家臨床用藥經驗以及對道地藥材的調查研究,主要根據飲片的外形、色澤、斷面、栓皮有無以及純凈度、氣味辨別等傳統經驗鑒別方法來判定其質量的優劣,進 而簡單的區分等級。這種質量評價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飲片的質量,但缺乏現代科學技術和理論的有力支撐,不能整體、有效地評判飲片的內在質量。目前現行的2020版中國藥典從顯微鑒別, 水分、灰分、浸出物、重金屬的限量、農藥殘留及含量測定等方面制定了藥材及飲片的質量標準,但其僅有合格標準,不能確定等級優劣。僅以中國藥典來 評定中藥材及其飲片的質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商 品的需要以及制劑及臨床應用,因此,在充分尊重傳統飲片分級方法的基礎上,加強中藥飲片分級和質量標準應用基礎研究,為飲片的分級管理與銷售、臨 床制劑與調劑提供科學技術手段,也為中藥新藥研發及現代化研究提供質量保障。
2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等級質量標準中的應用
近年來,各種現代分析技術迅猛發展,針對感知和識別氣味的電子鼻、電子舌為中藥材經驗鑒別的基礎上提供了更準確的信息和數據支撐;各種波譜技術結合化學計量學的研究方法,憑借可對樣本直接分析、操作簡單以及能涵蓋絕大部分化學信息等優勢在中藥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解決中藥材化學成分多樣性和復雜性,外觀性狀和內在品質相結合開辟了新的領域;基因組技術的發展從中藥材本質特征上便捷、準確的進行鑒別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吸收和借鑒現代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手段, 對中藥材商品規格質量標準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對于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藥材、中藥飲片規格等級評價標準來說是一種捷徑。
2.1 電子鼻和電子舌技術
電子鼻 ( electronic nose,EN)也稱人工嗅覺系統,是模擬人類的嗅覺系統設計研制的一種智能電子儀器,是能夠感知和識別氣味的電子系統,由樣品處理器、氣體傳感器陣列及信號處理系統三部分構成,既能檢測特定的氣體,又能評價混合氣體或揮發性化學成分。電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是模擬人體味覺感受機制 來設計的人工味覺系統,包括味覺傳感器、信號采集系統、模式識別系統,由計算機對數據進行模式識 別,得到反映樣品味覺特征的結果,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等領域。任智宇應用電子鼻技術,從菊花的性狀、理化鑒別以及氣味測定這三方面入手, 建立了“性狀—內在物質基礎—電子感官”之間的聯系,對不同品種菊花進行分類。武琳等應用 α- Astree 電子舌檢測辛味中藥材,通過 PCA 發現其不僅可以較好區分 6 種不同辛味中藥材,還能很好辨別不同種類、產地、生產批次的中藥材樣本。黎量等采用 α-Astree 電子舌,以山楂為研究對象,結合主成分分析與判別因子分析,有效區分了不同基原樣品及炮制品。另外通過電子鼻技術建立中藥材及飲片的氣味指紋圖譜,可有效對其產地和等級進行區分。電子鼻與電子舌技術作為一個新興的分析手段,具有簡便、靈敏、快速、重復性好等特點,分析方法適用于中醫藥傳統理論“四氣五味” 等的基礎上對中藥進行優劣、真偽、炮制、產地、基 源、采收時期、生長年限等各方面研究,對于從整體 角度客觀評價中藥飲片的等級質量標準的制定有重 要意義。
2.2 中藥波譜技術及指紋圖譜研究
目前,波譜 (紫外、紅外、核磁共振等)及其聯用技術等現代技術已成為獲取中藥中復雜化學成分信息的重要手段,結合指紋圖譜,能夠綜合、可量化的反應中藥材 及中藥飲片的內在化學特性。符合中藥的特色,使其等級質量控制實現從單點控制到多點控制、從單 一控制到相關控制的轉化。陳靜等人在傳統分級方法的基礎上,以企業現行的苦參分級標準為線 索,分析總結傳統經驗結合現代分析技術,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含量分析、特征圖譜以及聚類分析,并進行藥理學驗證,將苦參的性狀指標量化,此方法可用于普及應用。劉杰采用中紅外、近紅外光譜技術結 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進口血竭、國產血竭有效成分預測模型,達到綜合區分、評價血竭質量的目的。余鵬利用核磁共振氫譜結合化學計量學方法對槐花與其偽品萚草進行分析,為中藥的分類鑒別提供新的方法。許桂花等建立了兩種不同產地的甘草及三種不同廠家生產的復方甘草片乙醇提取物的核磁共振氫譜圖譜,可用做甘草及復方甘草片的分類鑒別依據。氣相色譜法多用于中藥飲片雜質限 量及農殘的檢測,對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優劣、真偽鑒別都具有重要意義。中藥波譜技術及指紋圖譜的應用在結合傳統經驗的基礎上,從中藥材化學成分入手,輔以藥理學篩選和含量測定,保證分級標準科學、合理、可靠、實用。
2.3 化學計量學的應用
化學計量學是一門應用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技術的原理和方法來處理化學數據的一門學科,可以優化化學量測過程,能夠從化學量測數據中最大限度地提取中藥材及飲片有用的化學信息,包括聚類分析(HCA)、主成分分析 (PCA)、偏最小二乘法(PLS)、支持向量機( SVM)、 人工神經網絡(CP-ANN)等。體現了中醫藥研究宏觀性、整體性的特性,在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等級質量標準研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陶夢琳等人提出了利用仿生(視覺、嗅覺及味覺系統) 技術,結合基于支持向量機( SVM) 與其內在化學成分信息等數據建立關聯數據庫,從而得到“察外知內”的中 藥鑒別模式識別系統,實現中藥質量控制新模式。高源通過對黃柏外觀指標和內在質量指標進行聚類分析,將黃柏分為優級、一級、統貨三個等級。張茹萍等人采用 HPLC 指紋圖譜結合 PCA 快 速、客觀的評價了不同產地雷公藤藥材的質量差異, 為雷公藤的等級分類標準提供了依據。本課題組也 對現代儀器分析輔以多種化學模式識別模型對中藥 材及飲片的等級質量標準進行了研究。以吳茱萸為模型藥物建立了指紋圖譜結合化學計量學的方法評價等級,并將其應用到了黃柏的等級評價標準中,不僅將黃柏分為三個等級,還實現了川黃柏和關黃柏的分類識別。化學計量學的應用可已將已獲得的中藥材的龐大數據庫進行整合、歸類,擅長處理復雜的分析過程,是中藥材及飲片規格等級質量評 價標準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2.4 基因組技術的應用
基因組學是以分子生物學、電子計算機和信息網絡技術為研究手段,以生物體內全部基因為研究對象在分子生物學背景下和整體水平上探索生命活動內在規律及內在環境對機體影響機制的科學。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分子生物技術已經應用到藥學領域。傳統的中藥鑒別的方法是以來源、性狀、顯微和理化等方法來檢測,具有簡便、快速的優勢,但這些特征的描述常受到栽培環境、采收加工、人為判斷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故尋找一種更能反映中藥材本質特征的、便捷、準確的鑒別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楊欣以河北和黑龍江地區的板藍根和大青葉為研究對象,建立了 DNA 指紋圖譜,進行分子水平上的鑒定和藥材道地性的分析,突破了傳統鑒別方法,為不同地區、不同 栽培環境的藥材提供一種新的鑒定方法。目前,以基因組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本草基因組學通過建立基因數據庫被廣泛應用于傳統草藥的品質研究、道地性研究和分子育種等,靈芝、丹參、人參、紫芝等藥典刊載物種已經完成基因組測序并相繼發表。
3目前存在問題
3.1 藥效活性成分與中藥材規格等級的確定
目前研究對于中藥藥材以及飲片物質基礎方面的關注較多,研究中藥中的有效成分以及有效部位對于科學闡述發揮療效的作用機理,解釋傳統藥性理論,增強療效、減少毒副作用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對于中藥等級質量標準研究,僅局限于中藥物質基礎研究難以解釋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的科學性。規格等級的確認,注重外在品質同內在質量相聯系,在尋找化學標記物的過程中,單一或者少數化學成分并不能完全反映中藥材及飲片規格等級,藥效活性成分更能體現其規格等級的科學內涵。吳珊珊等建立了不同等級的黃柏飲片中鹽酸小檗堿、鹽酸黃柏堿和木蘭花堿的含量測定方法,一級飲片中鹽酸小檗堿和鹽酸黃柏堿的含量高于二級飲片,木蘭花堿含量無顯著性差異,為黃柏飲片分級的內在控制指標確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據。李先端等對不同規格等級的黃芩中的 4 種藥效活性成分:黃芩苷、 漢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素進行含量測定,結果表明其含量高低與枯芩條芩藥材、飲片等級略呈正相關性。從直觀的分析結果來看,這些研究中的化學 成分確實對于中藥等級的劃分有著重要的意義,深入挖掘藥效活性成分與規格等級的聯系,并找到合適的方法闡明這種聯系并不簡單。中藥飲片的等級研究應當深入挖掘物質基礎的研究結果,使其與藥材性狀基原、地域、入藥部位、加工方式、藥效等整體相結合,更有說服力。
3.2 飲片分級方法的確定
中藥飲片是臨床應用、調劑制劑、新藥開發的前提和基礎,必須有明確的基原,穩定的質量和可靠的療效。目前,多數中藥材多為統貨,道地藥材和栽培品種混雜,不同基原, 產地,采收時期,甚至炮制,干燥、切制、凈選方式不同,用藥部位等都不能有良好的區分,魚龍混雜,質量良莠不齊。在充分尊重我國中醫藥傳統理論及臨 床用藥經驗的基礎上,急需要科學,可靠,整體性的評價方法確定中藥飲片的等級分類。段金廒等提出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形成的多元模式,認為地域、基原、入藥部位、加工方式、用途是形成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的 5 種模式。仲瑞雪等提出采用“三步分級法”劃分天麻飲片等級,即“一步定統貨、二步定一級、三步定優級”綜合評價標準,兼顧了飲片的外在特性和內在質量,較準確的劃分了飲片的等 級,為飲片分級提供了一種新方法。蘭英等認為 中藥材的質量應從真實性、純度和品質優良度 3 個方面來評價,其中真實性中的中藥材性狀質量必須作為評價質量的指標之一,是藥材最為顯著、最直觀的標志,性狀特征可以客觀地反映出采收時節、加工工藝等情況。鄧哲等人提出“基于質量常數” 評價方法,計算中藥質量常數,分別將黃柏和甘草飲片劃分為三個等級,此方法已適用于多種中藥的等 級質量評價。筆者認為規格等級評價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但有必要對同一種中藥材進行有效的規劃,避免商品混雜、質量參差不齊、形成各說各家好的局面。各研究學者都在做著巨大的努力,以期找到適合中醫藥理論的中藥等級評價方法。
4 結語
絕大部分中藥材、中藥飲片沒有規范的等級分類標準,市場上大部分為統貨統售,部分有自己的等級劃分也多以經驗判斷為主,劃分標準不規范、欠缺嚴密性,缺乏系統性整理和現代科技的支持,制約了中藥材及飲片等級評價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使商品規格傳統鑒別經驗和技術的繼承與傳播受到限制, 阻礙了中藥材商品流通和國際醫藥的認可。
中藥具有其系統的科學理論、獨特的辨證論治思想,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和應用,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科學內涵,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引入現代科學實現中藥現代化是中藥發展的必由之路,尋求簡單、科學、快速的方法鑒別和區分藥材的優劣等級也是中藥現代化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現代儀器分析手段越來越強大,在此基礎上建立和豐富中藥材及飲片基于基原、產地、性狀、采收時期、炮制等數據庫,深入挖掘藥效物質基礎,明確藥效活性成分,將內在質量與中藥材及飲片的外在特征相聯系,將質量關鍵差異點與規格等級相聯系,從而最終確定規格等級質量評價標準。
來源:湘九味公眾號;轉載注明來源。
參考文獻:曹雪曉,任曉亮,王萌等.中藥材及飲片規格等級質量標準研究進展[J].中藥材,2021,44(02):490-494.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21.02.044.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愿我平臺發布,請聯系處理。
來源:湘九味公眾號;轉載注明來源。
參考文獻:曹雪曉,任曉亮,王萌等.中藥材及飲片規格等級質量標準研究進展[J].中藥材,2021,44(02):490-494.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21.02.044.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愿我平臺發布,請聯系處理。